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蒋瓛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老朱假死后,我登基哄堂大孝全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今年不当菜鸟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陛下临终前立燕王朱棣为帝?”老臣韩政满脸不可置信地惊问出口,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上突兀地响起。随即,满堂的窃窃私语如同夏虫一般,聒噪地传开。“远在北平的朱棣?”同样是元老的汤和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,话语中带着深深的疑惑。另外的黄彬、胡美、曹良臣等人,也是眉目中闪露出一道精光,意识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。他们都是朝堂之中隐藏的朱棣党,在一些地方军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,不过,平日里他们都小心低调,从来没有表露出自己的立场。哪怕是现在,他们也没有任何的轻举妄动,他们暗中交换了眼神,互相对视了一眼,示意稍安勿躁。谁知道这是不是朱允炆故意做戏,为的就是把他们这些隐藏的燕王党连根拔除。大家都是老狐狸了,不得不防!其余一些不明真相的老臣则都是一脸茫然之色...
老臣韩政满脸不可置信地惊问出口,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上突兀地响起。
随即,满堂的窃窃私语如同夏虫一般,聒噪地传开。
“远在北平的朱棣?”
同样是元老的汤和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,话语中带着深深的疑惑。
另外的黄彬、胡美、曹良臣等人,也是眉目中闪露出一道精光,意识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。
他们都是朝堂之中隐藏的朱棣党,在一些地方军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,不过,平日里他们都小心低调,从来没有表露出自己的立场。
哪怕是现在,他们也没有任何的轻举妄动,他们暗中交换了眼神,互相对视了一眼,示意稍安勿躁。
谁知道这是不是朱允炆故意做戏,为的就是把他们这些隐藏的燕王党连根拔除。
大家都是老狐狸了,不得不防!
其余一些不明真相的老臣则都是一脸茫然之色,他们面面相觑,眼神中满是惊愕与不解。
本来他们以为是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的争夺,怎么还把燕王朱棣牵扯了进来?
先皇的儿子之中,就属这位燕王殿下存在感最低。
由于远在北平,平日里这位燕王殿下,也不轻易涉足朝堂,这朝中要么是朱允炆的人,要么是朱允熥的人,还真少见这位燕王的党羽。
难道说,平日里一直看起来德高望重的李善长,竟然是燕王的人?
这李善长究竟和燕王达成了什么交易,以至于此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,令众人都有些差点接不住招。
此时的朱允炆也一脸阴翳地看着李善长,几乎要将后槽牙都要咬碎。
仿佛在这一刻间,朱允炆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背叛与利用,心里的愤怒和凄凉无比繁杂,几乎想要立刻将对方撕碎。
他身形摇晃,不得已扶住御座的一角,一旁的李景隆却给了他个稍安勿躁的眼神。
“李大人,不知下官能不能看一眼陛下手书遗诏?”
白云先生唐仲实眉头微皱,目光紧紧地盯着李善长,他那擅长写作的手微微颤抖,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寻常。
李善长定眼一看出声之人,原来是唐仲实,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。
不过李善长也不着急,他轻抚着胡须,缓缓地说道:“当时陛下已在生死弥留之际徘徊,生命如同风中残烛,随时可能熄灭。”
“故而,陛下已然无法拿笔手写遗诏,唯有口言,由老夫代笔,如此才将遗诏传达。老夫对天发誓,绝无半句虚言。”
唐仲实点了点头,他虽然仍有疑虑,但李善长的威望让他一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。
“那既然如此,殿下......”
唐仲实突然转头看向朱允炆。
“李大人说的是否属实?”
朱允炆此时也已经恢复了镇定,不过,他的眉头依旧紧皱,眼中闪过一丝怨毒,他恶狠狠的看向李善长,那眼神仿佛要将人生吞活剥一般。
可李善长仿佛坦然无比,甚至有些疑惑地看向朱允炆,就好像在说,不是你让我这样说的?
此时朝堂之上,众人目光齐聚,都向着朱允炆看来。
这些目光之中,有幸灾乐祸的的,也有疑惑不解的,朱允炆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,咬着牙说道:“属实。”
此时,朝堂里终于彻底的安静下来,就好像无戏可看了一样。
但是,熟悉朱允炆的,都知道恐怕他现在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。
唐仲实还想求证些什么,但是已经有朝臣把他挤到了一旁,纷纷来到朱允炆的面前。
“新帝既然已立,为何不速请燕王殿下灵前继位?”
武将曹兴高声喊着,声音中充满了急切。
“是啊!请燕王!”
“恭请殿下迎接燕王!”
其他朝臣也纷纷附和,一时间朝堂上呼声此起彼伏。
朱允炆冷漠地看着这些人。
这些人中,有些人是隐藏的燕王党羽此时全部跳了出来,有些人则是朱允熥的人,他们只是想添一把火,让朱允炆下不来台。
剩下的极小部分是不明就里的,跟随大流之人。
“你们真是一个个胆大包天!此事没弄个水落石出之前!不准你们违背礼法!”
傅忠声嘶力竭地吼叫着,他挥舞着手中的笏板,试图让众人安静下来。
他是开国大将傅友德的儿子,也是没有任何党派的中立党,若说效忠谁,恐怕只有朱元璋。
“难道还要让帝位一直空悬不成?”
又有人高声询问。
朝堂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,你一言我一句,互不相让,嘈杂声几乎要将奉天殿的屋顶掀翻。
很快,隐藏在暗处的锦衣力士把这一切汇报给了蒋瓛。
朱元璋此时听着蒋瓛说着朝堂上的信息,微微有些错愕。
朱棣?
李善长为什么要扶燕王上这个大位?
朱元璋现在并不关心大位最终花落谁家,他只觉得心里七上八下。
朱元璋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朱允熥的身影,那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圣孙,如今却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。
朱元璋有些懊悔不已,自己好像有点玩脱了,他的本意是想看看这个大明江山离了自己,究竟谁能够坐稳坐强。
可没想到事情竟发展到如此地步,有些超出他的原计划。
这样,可能葬送掉一些人的性命。
其它人的性命倒是无所谓。
但是朱允熥他不可能不担心!
不知道朱允熥情况的朱元璋此时心乱如麻,哪怕他不成器,那也是自己的圣孙!
自己的本意是让适合做皇帝的人之间,争出决胜者,而不是让他们手足相残!
想到这里,朱元璋的目光坚定了起来,这场戏没必要再演下去了!
他看了一眼蒋瓛,眼神中传递着某种信息。
可是蒋瓛却对着朱元璋说道:“陛下,稍安勿躁,不如再静观其变,我想,这其中或许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误会。”
朱元璋眉头微蹙,对于这个跟着自己,从来没插嘴的贴身锦衣卫,此时出面说这话有些奇怪。
他声如洪钟一般开口:“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但是,王聪一口咬定赵思礼有罪,就是谋逆之罪,大逆不道,按律当斩。
朱允熥见状,直接挑明道:“若陛下觉得岳丈当斩,觉得臣下谋逆,那么便请拿下臣一家,与岳丈一同关入天牢之中,择日处斩。”
朱棣竟然有些意外朱允熥此时所言,没想到他竟然放弃了辩驳。
“好一招以退为进,难道殿下是觉得陛下不敢不成!赵思礼谋反属实,若是不处斩,如何平定人心!”
王聪依旧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。
看那样子好像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般。
看着两个人起了争执,朱棣不由得觉得被吵得脑仁疼:“允熥,按理说赵思礼和大哥是翁婿亲家,本王应该给大哥几分薄面,但是,今日他做的事实在是太过火了,如果不惩戒赵思礼,本王又如何跟朝臣交代?”
朱允熥朝着朱棣拱了拱手,十分悲怆的神色流露了出来:“陛下教训的是,恳请陛下待皇祖父下葬之日,让臣下等一家活葬,追随皇祖父于九泉之下。”
活葬!
听到朱允熥这话,朱棣眼皮抖了抖。
活葬制度自朱元璋立国之时就有,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废除这个不合理的制度。
如今,朱允熥竟然提出他们一家与朱元璋活葬,若是真的这样做了,那么朱棣能被天下儒林子弟骂死,起码要失去一部分民心。
后世之君后世之民该如何评价自己?
恐怕一口一个唾沫星子也能把自己给淹死了。
朱棣不知道对方是真情实意这么想,还是把他架到火上烤,让他落一个同室操戈,不近人情的罪名。
一时间,朱棣也为难了起来。
“允熥,这是说的什么话,本王岂会让你为父皇殉葬,赵思礼死罪难免,活罪难逃,依你看怎么处理他比较好?”
朱允熥假装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让他去为父皇守陵,从此不得踏出寝陵半步!”
守灵!
朱棣也是眼前一亮,这倒是个两全其美之法。
不说别的,朱元璋的寝陵本来就差一个人看守,既然朱允熥提出来,他便顺了对方的这个的请求。
一来显示天威浩荡,二来赵思礼去守灵,也少了一份威胁。
毕竟,赵思礼在巡防营多年,根基太深,若是真的让赵思礼在宫内,他还真的有些不太放心。
其次,朱棣撤下赵思礼来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他还要撤销这些有着兵马掌握的人的职务,尽量把自己的人提上来,消除潜在的威胁。
“此事便这样好了,下去吧。”
朱棣大手一摆,示意此事就此过去了。
王聪有些不甘心的看了朱允熥一眼,一甩袖袍就此离开。
朱允熥则是一直跪坐在地上,没有起身,直到过了一会儿后,才由赵有容搀扶着,站了起来。
“殿下,让你受苦了。”
赵有容满怀歉意的开口。
“无妨,我们去看看翁丈吧。”
朱允熥尽力安抚着赵有容,和对方一前一后来到天牢之中。
赵思礼看来是没在天牢少吃苦头,全身上下全都是伤痕。
见到两个人前来,赵思礼有些意外,想到什么不好的情况,着急地问道:“殿下!你们怎么来了?莫非......莫非你们受到了为难?!”
赵思礼果然是个火爆爽直的性格,立马朝着狱外大喊道:“你们有什么事冲我来!是我自己的事情,我一人做事一人当!跟皇孙没有关系!”
朱允熥有些无奈地揉了揉额头,对着赵思礼说道:“岳丈,别喊了,我们都死不了。”
赵思礼这才反应过来,想必自己的行为给女儿、女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,对方好不容易才摆平了。
“我,允熥,我只是气不过,那个王聪简直是欺人太甚!”
赵思礼有些懊恼地捶墙,他这次是被人利用了,对方肯定是想把朱允熥拉下水。
“不能怪岳丈,毕竟,你在兵马指挥使的位子上太敏感了,陛下肯定要想办法把你调离,这点孩儿还是清楚的,你不愿意入朝中为官,咱就只能想办法把你调到去守皇陵了。”
听到朱允熥这般说,赵思礼也面露惊讶。
“要我去守皇陵?”
朱允熥点了点头:“这是咱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。”
赵思礼看起来心有不甘,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,也只能是如此了:“好,好,这次是我给你们惹麻烦了.......”
朱允熥抬起手来打断了赵思礼的话。
“岳丈莫非认为守皇陵不是个好差事?”
一脸郁闷的赵思礼瓮声瓮气的说道:“守皇陵怎么会是个好差事?要在皇陵之中,每天除了跟皇陵为伴就是和野兽在一起!”
淡淡的笑了笑,朱允熥颇为神秘地说道:“可是皇陵之中,也是不会有人注意到的地方,不说有将近小千人的守陵士卒,要做什么事,也是不会有人注意不是么?”
“当然,跟岳丈之前在巡防营的时候是不能比了。”
听到这番话语之后的赵思礼茅塞顿开一般,眼睛当中闪过一抹的精光,再也没有了先前的颓废之势。
此时的他有些小心翼翼的环顾一周,把各处都扫视了一下,确定了四下无人之后,压低了自己说话的嗓音:“殿下莫非......也有所图!”
一直以来赵思礼都以为朱允熥不争不抢,加之又有病在身,对皇位不感兴趣,今日听他这般说,也反应过来,自己这位便宜女婿,好像也不是愿意郁郁久居人下之辈!
是了,奉天承运的九五至尊,万万人之上的存在,只要是个带把的爷们,那就是有着十足的吸引力的。
怎么可能会不去心动!
朱允熥神秘地没有说话,只是聊闲话一般说道:“岳丈大人这性子真得改改了,小婿可是救不了你第二次了,你也不想赵家真的惹怒了皇上,满门抄斩对不对。”
赵思礼看着朱允熥颇有意味的神情,点头道:“贤婿说的是,老朽也该收收自己的火爆脾气了。”
见状朱允熥笑着言说,嗓门比较大声:“很快就会有人前来释放岳丈大人,那么,我和有容就走了。”
郑国公常茂急急地进入宫中。
此时的他身上换了一套铠甲,是银白的熟铜铠,铠肩上的虎头兽好像带着一股杀气,烈日之下,这套跟随常茂多年的铠甲闪烁着银光。
传闻常茂这套铠甲是他的父亲常遇春传承下来的,常遇春穿着这套铠甲百战百胜,铸就了常胜将军的赫赫威名。
后来常遇春死后,这套铠甲就传给了常茂,可惜,当时天下大多都已平定,没再怎么有战乱,这也就导致了这套铠甲的主人没大怎么立下军功,只靠着父辈的荫蔽获得了一个郑国公的称号。
但是常茂如同他的父亲常遇春一样,有一颗善战的心,在宫内籍籍无名数载,如今听闻终于有打仗捞取功名的机会,当然是十分积极。
来到内宫,有公公拦住了常茂,示意身边的人对常茂身上进行例行的检查。
常茂也不避讳,一边摘下自己的佩剑交给公公,一边在由太监检查过后,请入如今朱棣的寝宫之内。
虽然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,可惜,此刻的朱棣不似历史上那般轻松。
金陵城内尚有隐藏在暗处的祸端,城外又有似朱允炆这等疥鲜之疾,实在是让他头疼。
他袖手站在屏障之前,大步流星走进来的常茂来到近处,躬身施礼。
“见过陛下,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朱棣这才转过身来,换了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:“郑国公不必多礼,想必爱卿也知道了本王找卿家来的意图,此次南上征讨朱允炆,本王欲给四万兵马,不知卿是否能助朕手刃逆贼。”
可以说现在的称呼都是十分拧巴的。
底下的人都在尊称朱棣为陛下,但是对方却依旧是以燕王自居。
闻言之后的常茂无比自信地朗声开口:“愿为陛下分忧,手诛逆贼首级,献于陛下!”
常茂身为朱允熥一党,平日在宫中没少受朱允炆的打压,跟对方可以说是势若水火,不共戴天,如今,能够带兵彻底消灭朱允炆,可以说是求之不得。
俗话说得好,墙倒众人推,鼓破众人锤,莫过如此。
“那郑国公可敢立军令状?”
朱棣问着常茂,好似对方若是不立军令状,这屏风之后,立马会冲出来无数刀斧手,将常茂斩于阶下。
常茂挺直腰杆:“臣当然敢,若是不把朱允炆首级带回,臣自当以死谢罪!”
对此朱棣大加赞赏:“好!不愧是郑国公,有先父之风。”
大手一挥,一旁的小太监拿出早就拟好的军令状,递到常茂面前。
常茂朱笔一挥,就是签下自己的姓名。
朱棣看着对方如此的爽利,笑言:“那么郑国公即日启程好了,朕自当等着你的凯旋!”
却不料常茂说道:“臣临行之前,想去看一眼允熥殿下!还请陛下恩准!”
朱棣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,不过似乎考虑到常茂是个粗人,恐怕只是想出征之前和朱允熥见见面,于是也就同意了常茂的请求。
“去吧,明日是个良辰吉日,还请郑国公早点出征,切勿耽误了行军日期,逆贼一日不除,本王心难安。”
常茂高声叫道:“定当不负陛下所托。”
待常茂走后,朱棣后面的屏风之内,闪出心腹观童。
“去跟着他,看看他都和朱允熥聊些什么!”
常茂丝毫没有皇家的礼节,大大咧咧地来到了朱允熥的寝宫,经过侍女通报才见到了朱允熥。
朱允熥依旧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,见到常茂,断断续续说道:“舅公怎么来了?”
常茂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,拿起一旁的茶水一个牛饮而下:“殿下,臣刚刚被陛下立为讨贼大将军,明日便要启程前往济南,捉拿叛贼朱允炆归京,到时候,我们就可以狠狠地出一口恶气了!”
朱允熥听了,微微拱手说道:“那在此祝舅公顺利凯旋。”
常茂此时眼神转了转,见四下无人,悄悄靠近朱允熥的耳边,说道:“殿下,待我剿灭了朱允炆,在军中种下了威望,将朱棣取而代之,指日可待!”
朱允熥却假装惶恐道:“如此,舅公有几分把握?”
常茂思虑了一下,斩钉截铁:“七成!若是能够说服蓝玉的淮南军加入,那便有十成的把握!”
朱允熥此时就像是突然得到了宝贝的孩子,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色,道:“既然如此,那之后便要多多倚仗舅公了!”
常茂心情大好,又和朱允熥聊了几分家常,就是从宫中离开。
过了不久,却有人传朱棣的旨意,要求朱允熥觐见。
明明朱允熥还卧病在床,朱棣却依旧要坚持见他,不少人猜测起来,恐怕朱允熥要大难临头了。
朱允熥却不紧不慢地,由赵有容搀扶着,来到朱棣目前居住的慈光殿。
“咳咳,咳咳咳......见过陛下,侄儿恭祝陛下圣安。”
朱棣见朱允熥是真的一副虚弱的模样,心里有了几分放松与心疼,大手一挥,立刻就有人搬着座椅来到了这边。
“看坐,允熥侄儿不必行礼,坐着说话。”
朱允熥也不客气,由赵有容搀扶着坐下。
朱棣来到他面前,一只手落在了他的肩膀上,就像是苍鹰紧紧地落下爪子。
“不知道,郑国公刚才去看望你,你们舅甥二人都说了什么?”
朱允熥也不隐瞒,直接说道:“舅公久未历经战场,听闻要去北上克讨逆贼,心中无比兴奋,说是一定要把逆贼朱允炆的首级带回来,狠狠地出口气。”
朱棣在朱允熥肩膀上的手稍稍用力,问道:“仅有这些?”
朱允熥此时变得惶恐起来,面若筛糠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说道:“还求四叔不要杀我!舅公还说他日立下军功,种下威望,要将四叔取而代之,侄儿并无谋逆之心,全都是舅公一人所言!”
说完,朱允熥朝着朱棣磕头下跪。
一旁的赵有容被骇的花容失色,也扑通一声跪下:“陛下,我等并无反心,若是陛下心有怀疑,可将我夫妻二人贬为庶人,我们只想做个寻常的夫妻,绝不踏入宫中半步。”
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。
此时的朱允熥对朱棣还有用,他自然不可能立刻把朱允熥杀了。
“我只是例常询问,允熥侄儿不必害怕,起来吧。”
没想到朱允熥并不起身,而是说道:“若陛下对舅公,对侄儿还是还有戒心,侄儿不会为舅公求情,陛下尽管杀了舅公,侄儿绝不有所怨言!”
朱元璋突然的一句,却是让蒋瓛整个人都为之一愣。
“陛下?您是说允熥殿下?”
蒋瓛小心翼翼的询问着。
如今,在太子、秦王、晋王都已去世之后。
至少在蒋瓛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眼中,以如今大明的局势,能够有资格争夺那个位置的,无非也就两人。
一个就是皇孙朱允炆,另外一个自然就是燕王朱棣了。
至于朱允熥?
说句不好听的话,如果不是朱元璋突然提起,就连蒋瓛这个锦衣卫指挥使,都快忘了大明还有朱允熥这号人物了......”
原因无他。
相比于活跃的朱允炆,朱允熥实在是太过的低调了。
低调到,近乎所有人的都要忘记他的存在。
朱元璋静静的瞥了蒋瓛一眼,并没有说一句话。
而很快,他便从蒋瓛的口中,得到了自己的答案。
“启禀陛下,在这几日之中,允熥殿下并未出得宫门一步,也并未接见任何人,一直都是在自己宫中,为陛下祈福......”
此话一出,朱元璋眯着眼睛,轻轻抚动下颌的白须。
一双本来冰冷的眼神中,闪烁着一阵的思索:“为咱祈福?”
突然,朱元璋是轻轻的笑着:“这小子这些年来,一直不争不抢,直到如今,依旧不肯露出哪怕一次獠牙吗?”
“咱这位孙子,还真是纯孝呢......”
话虽然是这么说着,但是蒋瓛却能感觉得到,朱元璋的话语中,带上了一阵明显的失望。
毕竟,和燕王还有朱允炆那几乎明眼就能看出来的野心相比。
朱允熥的表现,实在是太过“正常”了。
正常到,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对皇位有想法的人该有的表现。
说好听一点,朱允熥这是“纯孝”。
但若说难听一点,那便是......
“烂泥扶不上墙......”
“终是如此么?”
朱元璋闭着眼睛,不住的喃喃着。
“陛下......”
蒋瓛跪伏在地上,言语间已经带上了一丝犹豫之色。
而朱元璋只是瞥了蒋瓛一眼,自然能看出蒋瓛的犹豫:“有何事便说......”
得到蒋瓛的许可,这边的蒋瓛低着头,终于是一字一句道:“还恕微臣无状......”
“如今大明好不容易安定下去,陛下如今这一举,恐怕......”
朱元璋无所谓的笑道:“你是想问,为何好端端的,咱为何要假死吧?”
对此,蒋瓛自然是不置可否。
然而下一刻,朱元璋的话却是让蒋瓛险些吓破了胆:“若不如此,你说说咱该选谁为储君啊?”
一句话,蒋瓛便已经是冷汗淋漓。
选谁为储君?
这些话,真的是他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能回答的吗?
“臣......臣惶恐!”
看着把脑袋按在地上,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蒋瓛。
“怎么?咱又没有问责于你,缘何如此?”
朱元璋展现出了难得的宽容。
而后,就连他自己的的脸上都是带上一丝迷茫。
“蒋瓛,不仅仅是你,就连咱如今都还不知道,这储君到底选谁为好......”
“本来,咱是欲以允炆为太孙的,但是......”
朱元璋低着头:“近年来,他和吕妃做的一些事情,实在是让咱有些寒心。”
“如此无容人之量,容真以其为后继之君,他当真是能善待他的叔叔和兄弟们吗?”
良久,这紫金山上,便传来朱元璋的一声叹息。
随着朱允熥的到来,让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,本来完美无瑕的伪装,早就出现了一丝破绽。
他和吕氏一次又一次暗中针对朱允熥的举动,自以为天衣无缝。
却不知,这一切的一切,都被朱元璋看在了眼里。
所以,自朱标薨逝之后。
朱元璋便没有如同历史上一般做出选择,作为草根平民出身的皇帝。
朱元璋对于血脉亲情,有着迷一般的执着。
在这样去的情况之下,便有了此次朱元璋的假死。
“咱不能见到咱百年之后,朱家人的手上,会沾着咱朱家人的血。”
“若如此,即便再百年之后,又有什么脸面去见妹子和标儿?”
朱元璋的嘴里依旧念念有词。
但所说的那些话,却是让一旁蒋瓛的额头上,有淌过不知道多少冷汗。
所以,这些话真的是他一个人就能听的吗?
好在,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于他。
只是朝着蒋瓛挥了挥手:“让锦衣卫继续严密监视,有任何风吹草动,都要来汇报给咱!”
听得这一句,蒋瓛如蒙大赦的抬起头来:“遵命!”
很快,蒋瓛急匆匆的离去了。
而朱元璋整个人的目光,依旧紧紧的盯在金陵城所在的方向,那目光中带着不解和探究:“标儿啊......莫非是你看错了?”
“那小子,真有什么过人之处?”
......
而此刻,紫禁城中。
自朱元璋“驾崩”之后,整个紫禁城都是直接戒严。
一道道的身影,疾步的朝着奉天殿赶去。
但无一例外的,都是被拦在了殿外。
而此刻的东宫中。
身为太子侧妃的吕氏,此刻却颇有些神色恍惚,她看着面前已经长得比自己还高大许多的儿子,犹豫道:“允炆,这样当真能行吗?”
听得此言,朱允炆转头,神色间却是带上了一丝疯狂:“母妃,如今皇爷爷已经驾崩,事已至此,我们还有什么退路吗!?”
吕氏依旧忐忑:“可......这毕竟是假传遗昭,你这是造反啊!”
“你皇爷爷他,本来就没有立下遗昭。”
“吾儿,你如今所为,乃是假传遗昭,若事情败露......”
吕氏万万没有想到,自己的儿子会如此的疯狂。
就在刚刚,朱允炆告诉他,朱元璋传位于他的“昭书”已经“拟”好了。
可是,吕氏明明就知道,朱元璋在临终前,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昭......
也就是说,朱允炆准备假传昭书,直接篡位!
“此事实在是太过凶险,吾儿三思啊!”
吕氏说着这话的时候,整个人都在轻轻的颤抖着。以往的时候,她的确是望子成龙,因此而打压甚至不惜暗害朱允熥。
然而,这却并不代表着,吕氏有这个造反的胆子。而如今,朱允炆竟然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,打算通过假传遗昭,直接登基。
吕氏一回想起,历史上那些诸如赵高、胡亥这些私自篡位之人的下场,便感觉一阵的心惊胆战。
而这边,相对于害怕的吕氏,朱允炆则是满不在乎,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癫狂了。
“母亲!如今我们还有什么退路!”
朱允炆此刻眼眶都是一阵的猩红:“难道说,吾等坐以待毙,就等着四叔或者朱允熥那个小畜生登基吗!?”
“以往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,母亲不会不知道。若等他们登基,哪里还有你我母子二人的活路?”
“儿这不是篡逆,儿是在自救!”
“可是......”
吕氏皱眉,刚想要继续说些什么。
但很显然,此刻早已经做好决定的朱允炆,是再也听不得半点:“我意已决,母亲不必再说了!”
“如今那满朝臣工,大都支持于我!更何况,母亲以为为我会没有万全准备,便行此事吗?”
伴随着朱允炆的这一句。
吕氏神色茫然。
却见得这边,一道身影缓缓自寝宫外出现。
而这一个人不是别人,正是曾经的大明丞相——李善长。
“李大人!?”
在看到李善长的一瞬间,吕氏便是一脸惊讶的瞪大了眼睛。
在李善长到来的一瞬间,她哪里还不知道些什么。
只是她万万没想到,朱允炆最后,竟然会和李善长联合!
作为曾经的大明丞相,李善长其实早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前,便已经逐渐淡出了大明朝堂。
但作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,曾经的大明文官之首。
李善长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,依旧是空前的。
“臣李善长,参见太孙!参见太子妃!”
一见了朱允炆,李善长没有丝毫犹豫,便是朝着朱允炆恭恭敬敬的行礼。
朱允炆一脸得意的扶起了李善长:“当不得相国如此,当不得老相国如此......”
“眼下,吾还不是储君,怎么可以称太孙呢?”
话虽然是这么说着,但朱允炆的动作和表情,可没有显示出半点的抗拒,显然对李善长的称呼很是受用。
而李善长这等人精,自然也就顺坡下驴:“有陛下遗昭在此,谁说殿下不是储君了?”
“待会等到遗昭公布,恐怕老臣就等称呼殿下为陛下了。”
一句话后,朱允炆朗声大笑:“爱卿,待会儿的话,那便待会儿再说吧!”
李善长对此,却是笑而不语:“如今朝中大臣,大半都支持殿下。”
“如今能和殿下争位的,也就燕王了。可他远在北平千里之外,一时半会还赶不回来。”
“只待遗昭一出,何人能和殿下相争?””
“事成之后,殿下就是万万人之上的皇帝了!”
那一声声的呼喊,仿佛有无穷无尽的魔力一般。
而朱允炆脸上的神色,则是愈加自得和狰狞:“那一切,就得仰仗丞相和诸位臣工了。”
“那一切,就按照我们此前的计划行事?”
很快,李善长便是直接点头到道:“不错,眼下,殿下最重要的就是在陛下停灵结束前,当着百官的面,公布这份遗昭,以顺利登上大位!”
顿了顿。
李善长将目光望向紫禁城之外:“这第二嘛,待得殿下登基之后,自然就是要开始削藩了!”
当李善长把这个问题抛出之后。
朱允炆笑着望向李善长:“削藩之事,齐泰和黄子澄到时候都会配合丞相。”
“只要削藩一成,那些藩王们便再也没有造反的能力了。正好借着这个机会,将其一网打尽!”
说着这些话的时候,朱允炆的眼眸里满是兴奋之色。
李善长笑着点了点头:“特别是为首的燕王朱棣,待得他前来之后,殿下一定不能放他离开金陵!否则,便是放虎归山!”
“明白明白!”
朱允炆再一次的点了点头:“众藩王之中,便以燕王的威胁最大!自然是要先行除去他!”
“不对!”
“还朱允熥那个孽种!”
朱允炆似乎是想到了什么,嘴角带上了一丝狞笑:“等我登基之后,定要他知道,和我作对的下场!”
......
而此刻。
朱允熥的寝宫之中,这几日一直在为朱元璋祈福的朱允熥,缓缓的舒了一口气。
“殿下......”
身后一声呼喊。
朱允熥头也不会,直接询问:“让你查的东西,如何了?”
“老头子是真的驾崩了?”
“那遗体和陛下的样貌一般无二,但不排除有替身的可能性。”
朱允熥点了点头,眼神中闪烁着思索:“那锦衣卫呢?”
“锦衣卫那边有何异动?”
片刻之后,那声音再一次的响起。
“蒋瓛身边安插的几人,在这段时间都是被拔除了......眼下他的行踪,我们还掌握不到。”
朱允熥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,只是皱着眉头,望向奉天殿所在的方向:“希望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吧。”
“东宫那边情况如何了?”
“李善长前不久,秘密前往了东宫。”
朱允熥微眯着眼睛:“李善长和朱允炆吗?”
“没有想到,这位老相国啊,明明逃过了一劫,为什么又要搀和此事呢?”
朱允熥穿越所带来的影响之一,便是李善长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,遭到胡惟庸案的牵连,被直接处死。
一直好好的活到了现在。
只是朱允熥没有想到。
这位老相国,明明已经逃过了死劫。
却还硬是要来横插这一脚。
“何必让自己晚节不保呢?”
朱允熥摇了摇头,而后望向了奉天殿所在的方向,脸上的表情瞬间冰冷无比!
“好戏,也是时候开始了。”
朱允熥一步踏出。
寝宫门大开,阳光映照在身,仿佛为他的身上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外衣。
......
而此刻。
紫金山上。
蒋瓛照常将锦衣卫查探到的所有消息,汇报给了朱元璋。
只是这一次,他的神色带上了一丝忐忑。
“你是说,李善长不久前在东宫和允炆秘会?”
伴随着朱元璋淡淡的一句询问。
语气虽然平淡,但蒋瓛已经能听得出那询问中隐藏中深深怒火。
蒋瓛把头紧紧低下,连忙道:“不久前,他才刚刚离开东宫。”
“这老不死的东西!”
朱元璋一声轻笑:“咱好心留他一命,放他颐养天年,如今却还不死心?”
朱元璋说着这话的时候,蒋瓛已经能感受得到那言语中潜藏的深深杀意。
“行吧,第一条大鱼冒出来了,等一切尘埃落定,咱再慢慢收拾他们!”
“蒋瓛,你先下去继续探查吧。”
只是朱元璋的话音刚落。
却听得这边,蒋瓛深呼一口气,是缓声道:“陛下,还有一件事。”
“是关于允熥殿下的......”